实验室概况

代谢性骨病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获得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将主要阐明基于细胞外基质的代谢性骨病发病分子细胞新机制;探究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病因、机制与预防办法,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联机制;建立新的基于骨微结构的骨质量评估技术和监测指标;提高代谢性骨病诊、治、防水平。

本实验室依托首批国家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侯任会长单位、高等学校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材副主编单位,湖南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骨病组组长单位。本实验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骨代谢研究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成为我省、我国的重要优势前沿学科,获得了近年来全国代谢性骨病研究领域仅有的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水平整体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部分研究已经国际领先。具体体现在:

(1)在骨代谢发病机制方面有多项国际首次发现:首次发现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从而揭示了骨形成的新机制(Nature Medicine 2014);首次发现调节成骨细胞与脂肪细胞之间相互转化的开关分子miR-188 (J Clin Invest,2015)、成骨细胞向骨细胞转变的开关分子miR-342(FASEB J, 2016,);首次发现新的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骼形成的miR-2861;首次发现MMP-TIMP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耦联因子;首次发现高分辩显微MRI的骨微结构参数可预测骨生物力学性能(J Clin Invest, 2009, 119(12): 3666-3677; J Bone Miner Res 2009;JBC 2011)。(以上发表的所有期刊均为国际顶级期刊或JCR分区1区期刊)。

(2)在亚洲地区最早建立了年龄范围最广的(5-90岁)多骨骼部位BMD参考数据库,用于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评价,现已成为中国诊断骨质疏松的唯一BMD参考数据库(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在国内最早开展了使用雌孕激素联合治疗骨质疏松,并开发出治疗药物却老壮骨丸(复方尼尔雌醇片)。

(4)在国际上首次报道3种新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骨质疏松症新的致病基因3种新的突变位点。揭示了不同种族可能与脆性骨折相关的基因位点及染色体区域。有关研究被《Global medicine discovery》评为年度最具价值发现之一。获得2016年湖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5)本实验室骨代谢研究团队(廖二元教授)连续五年(2014-2018)入榜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高被引学者榜单中研究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

(6)近年来培养全国优博1名、国家杰青1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目前项目组成员有湖南省内分泌学会骨病组组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湖南省杰青、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香江学者等人才共计10人次。

(7)我们主编的《内分泌学》、《代谢性骨病学》(再版后更名为《湘雅代谢性骨病学》)多次出版并获奖,成为内分泌代谢领域最畅销专业书籍。

(8)主持制定了《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在长沙举办了国际华人骨研学会大会,与美、英、欧盟、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的国际顶级同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